9 q8 J8 y( W& M 突如其来的新西兰乳制品危机,让那些昔日青睐新西兰原装奶粉的中国妈妈有点紧张。而去年此时,却是另一番情景,由于许多中国顾客抢购奶粉,为保证对本国居民的供应,有些超市还用中文写上:“奶粉一人一次限购2罐”,以避免因为语言不通而导致纠纷。 9 C2 T3 W# {4 x @! P . U% f9 k7 t. F& e + O/ v I6 u: W+ J悉尼奶粉被中国顾客买断货9 }, `: d; @# N2 [
* n) a* i& J. @/ s' e3 M3 h5 d/ b
去年发生在新西兰的一幕,今年初在澳大利亚上演。2013年伊始,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中国顾客在澳大利亚大量购买当地品牌婴儿奶粉,导致悉尼、墨尔本的超市及药房中奶粉供不应求,出现缺货情况。位于悉尼中央商业区的一家药房负责人表示,经常有中国游客大批量购买奶粉,塞满行李箱带回国内。4 A8 F7 T2 F# o0 g
9 L% e$ r+ `- J8 o8 P% h! T 《环球时报》驻澳大利亚堪培拉记者27日走访当地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药房(兼售日化用品、保健品、婴儿用品)。在**婴儿奶粉的柜台或货架旁,大多醒目地贴有“澳大利亚名牌”、“每位顾客限购3罐”的中文广告语。一名超市店员告诉记者,该店3罐奶粉的限购令并没严格执行,还可随便买。记者在采访中,并未看到有中国顾客前来购买奶粉。在堪培拉,“中国式抢购”似乎并不像在悉尼、墨尔本那样严重。 C* M3 D# ]$ M% {; s4 }2 ? ( S/ m- z7 d- f0 y+ D Q% f8 L% V5 L. b/ Y8 g* I7 Z 奶粉一限购就滞销+ @( s5 E6 O, E9 B3 l
( M3 y% l' X6 @9 N* Q3 w4 U 新西兰的“限购令”发布前,在一家超市,有当地人指着已被抢购一空的可瑞康一段柜台,不满地向记者表示:“我们欢迎中国人选择新西兰奶粉,但是你们应该通过合法渠道在中国市场上购买新西兰奶粉,而不是到超市来和当地人争抢。”' Z2 v) v" T0 y
1 d+ V$ H8 w5 w, u- l# k7 o$ F 但自“限购令”出台后,新西兰的品牌奶粉在超市出现了滞销。由于奶粉的保质期一般都较短,且新西兰仅有400多万人,消费能力很有限。因此,新西兰当地超市一度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措施,保证库存奶粉的正常销售。5 [/ |- A- u. I# i$ I
6 [& \8 i1 L5 X9 Z# n1 Z* O 中国人抢购国外品牌奶粉的现象,在德国、荷兰等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也有,这表明“物美价廉”是中国消费者传统的心理。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推出针对“中国式抢购奶粉”的限购令后,有人担心新加坡等地又会成为新的“抢购点”。新加坡市场上奶粉品牌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地。但《环球时报》记者日前走访新加坡多家大型超市和商场,并未看到有中国人抢购的情况。据了解,新加坡也未实行有关奶粉的限购措施。新加坡本地居民生育率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婴幼儿奶粉供大于求的现象。 # p6 K6 Z5 X# v. j) d% L 3 x J( w. Z% W9 h( F4 O3 e1 ]' s3 l “世界奶源”瞄准中国市场 . h- y2 i, r3 o0 P+ y Y$ a" }# Q, r6 u
在“中国式抢奶粉”为他国居民造成困扰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日益提升的要求也给外国食品制造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澳大利亚约有40%的乳制品销往海外,而中国在过去3个月中,对澳大利亚乳制品的进口量超过2007年全年的进口量。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将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的关税从20%降至5%,此举受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乳制品商的欢迎。& l, {; C6 R2 ^& v
3 I1 w1 S# X/ q0 e+ I
新西兰贸易部长曾表示,新西兰完全有能力面对更大的中国市场。坦率地说,新西兰**和乳制品生产商都对中国巨大的乳制品消费需求持欢迎态度。- N$ j+ b$ p* [2 K
5 O; F S8 M4 k" G7 O
另据了解,被称为“世界奶源”之一的阿根廷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 H' k0 Z; q% e' v * \& J" t' P0 u) p/ O ! `, V8 c; [3 G0 X! i香港**表示2 U0 ^+ c- U) G
/ i0 w& ^4 R& M& f6 R3 `
9 A8 {2 r$ t. y- a' V5 O) P确保奶粉供应充足! a m3 Y* b5 m2 L